1. select 原理

在多路复⽤的模型中, ⽐较常⽤的有select模型和epoll模型。 这两个都是系统接⼝, 由操作系统提供。 当然, Pythonselect模块进⾏了更⾼级的封装。

⽹络通信被Unix系统抽象为⽂件的读写, 通常是⼀个设备, 由设备驱动程序提供, 驱动可以知道⾃身的数据是否可⽤。 ⽀持阻塞操作的设备驱动通常会实现⼀组⾃身的等待队列, 如读/写等待队列⽤于⽀持上层(⽤户层)所需的blocknon-block操作。 设备的⽂件的资源如果可⽤( 可读或者可写) 则会通知进程, 反之则会让进程睡眠, 等到数据到来可⽤的时候, 再唤醒进程。这些设备的⽂件描述符被放在⼀个数组中, 然后select调⽤的时候遍历这个数组, 如果对于的⽂件描述符可读则会返回改⽂件描述符。 当遍历结束之后,如果仍然没有⼀个可⽤设备⽂件描述符, select让⽤户进程则会睡眠, 直到等待资源可⽤的时候在唤醒, 遍历之前那个监视的数组。 每次遍历都是依次进⾏判断的。 

# -*- coding: utf-8 -*-
# 2017/11/25 22:55
# select 模拟一个socket server,注意socket必须在非阻塞情况下才能实现IO多路复用。
# 接下来通过例子了解select 是如何通过单进程实现同时处理多个非阻塞的socket连接的。
import select
import socket
import queue

server = socket.socket()
server.bind(('localhost',9000))
server.listen(1000)

server.setblocking(False)  # 设置成非阻塞模式,accept和recv都非阻塞
# 这里如果直接 server.accept() ,如果没有连接会报错,所以有数据才调他们
# BlockIOError:[WinError 10035] 无法立即完成一个非阻塞性套接字操作。
msg_dic = {}
inputs = [server,]  # 交给内核、select检测的列表。
# 必须有一个值,让select检测,否则报错提供无效参数。
# 没有其他连接之前,自己就是个socket,自己就是个连接,检测自己。活动了说明有链接
outputs = []  # 你往里面放什么,下一次就出来了

while True:
    readable, writeable, exceptional = select.select(inputs, outputs, inputs)  # 定义检测
    #新来连接                                        检测列表         异常(断开)
    # 异常的也是inputs是: 检测那些连接的存在异常
    print(readable,writeable,exceptional)
    #[<socket.socket fd=500, family=AddressFamily.AF_INET, type=SocketKind.SOCK_STREAM, proto=0, laddr=('127.0.0.1', 9000), raddr=('127.0.0.1', 61685)>] [] []
    for r in readable:
        if r is server:  # 有数据,代表来了一个新连接
            conn, addr = server.accept()
            print("来了个新连接",addr)
            inputs.append(conn)  # 把连接加到检测列表里,如果这个连接活动了,就说明数据来了
            # inputs = [server.conn] # 【conn】只返回活动的连接,但怎么确定是谁活动了
            # 如果server活动,则来了新连接,conn活动则来数据
            msg_dic[conn] = queue.Queue()  # 初始化一个队列,后面存要返回给这个客户端的数据
        else:
            try :
                data = r.recv(1024)  # 注意这里是r,而不是conn,多个连接的情况
                print("收到数据",data)
                # r.send(data) # 不能直接发,如果客户端不收,数据就没了
                msg_dic[r].put(data)  # 往里面放数据
                outputs.append(r)  # 放入返回的连接队列里
            except ConnectionResetError as e:
                print("客户端断开了",r)
                if r in outputs:
                    outputs.remove(r) #清理已断开的连接
                inputs.remove(r) #清理已断开的连接
                del msg_dic[r] ##清理已断开的连接

    for w in writeable:  # 要返回给客户端的连接列表
        data_to_client = msg_dic[w].get()  # 在字典里取数据
        w.send(data_to_client)  # 返回给客户端
        outputs.remove(w)  # 删除这个数据,确保下次循环的时候不返回这个已经处理完的连接了。

    for e in exceptional:  # 如果连接断开,删除连接相关数据
        if e in outputs:
            outputs.remove(e)
        inputs.remove(e)
        del msg_dic[e]

客户端

# -*- coding: utf-8 -*-
# 2017/11/25 22:55
import socket
client = socket.socket()
client.connect(('localhost', 9000))
while True:
    cmd = input('>>> ').strip()
    if len(cmd) == 0 : continue
    client.send(cmd.encode('utf-8'))
    data = client.recv(1024)
    print(data.decode())
client.close()

优点

select⽬前⼏乎在所有的平台上⽀持, 其良好跨平台⽀持也是它的⼀个优点。

缺点

select的⼀个缺点在于单个进程能够监视的⽂件描述符的数量存在最⼤限制,Linux上⼀般为1024, 可以通过修改宏定义甚⾄重新编译内核的⽅式提升这⼀限制, 但是这样也会造成效率的降低。⼀般来说这个数⽬和系统内存关系很⼤, 具体数⽬可以cat /proc/sys/fs/filemax察看。 32位机默认是1024个。 64位机默认是2048.socket进⾏扫描时是依次扫描的, 即采⽤轮询的⽅法, 效率较低。当套接字⽐较多的时候, 每次select()都要通过遍历FD_SETSIZESocket完成调度, 不管哪个Socket是活跃的, 都遍历⼀遍。 这会浪费很多CPU间。 

2. epoll的优点:

1. 没有最⼤并发连接的限制, 能打开的FD(指的是⽂件描述符, 通俗的理解就是套接字对应的数字编号)的上限远⼤于1024

2. 效率提升, 不是轮询的⽅式, 不会随着FD数⽬的增加效率下降。 只有活跃可⽤的FD才会调⽤callback函数; 即epoll最⼤的优点就在于它只管活跃的连接, ⽽跟连接总数⽆关, 因此在实际的⽹络环境中, epoll的效率就会远远⾼于selectpoll。 说明

EPOLLIN ( 可读)

EPOLLOUT ( 可写)

EPOLLET ET模式)

epoll对⽂件描述符的操作有两种模式: LTlevel trigger) 和ETedge trigger) 。

LT模式是默认模式, LT模式与ET模式的区别如下:
LT模式: 当epoll检测到描述符事件发⽣并将此事件通知应⽤程序, 应⽤程序可以不⽴即处理该事件
ET模式: 当epoll检测到描述符事件发⽣并将此事件通知应⽤程序, 应⽤程序必须⽴即处理

# -*- coding: utf-8 -*-
# 2017/11/26 13:54
import socket
import select
# 创建套接字
s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STREAM)
# 设置可以重复使⽤绑定的信息
s.setsockopt(socket.SOL_SOCKET,socket.SO_REUSEADDR,1)
# 绑定本机信息
s.bind(("127.0.0.1",9000))
# 变为被动
s.listen(10)
# 创建⼀个epoll对象
epoll=select.epoll()

# 测试, ⽤来打印套接字对应的⽂件描述符
print(s.fileno())
print(select.EPOLLIN|select.EPOLLET)

# 注册事件到epoll中
# epoll.register(fd[, eventmask])
# 注意, 如果fd已经注册过, 则会发生异常
# 将创建的套接字添加到epoll的事件监听中
epoll.register(s.fileno(),select.EPOLLIN|select.EPOLLET)

connections = {}
addresses = {}

# 循环等待客户端的到来或者对⽅发送数据
while True:
    # epoll 进⾏ fd 扫描的地⽅ -- 未指定超时时间则为阻塞等待
    epoll_list=epoll.poll()
    # 对事件进⾏判断
    for fd,events in epoll_list:
        print(fd)
        print(events)
        # 如果是socket创建的套接字被激活
        if fd == s.fileno():
            conn,addr=s.accept()
            print('有新的客户端到来%s'%str(addr))
            # 将 conn 和 addr 信息分别保存起来
            connections[conn.fileno()] = conn
            addresses[conn.fileno()] = addr
            # 向 epoll 中注册 连接 socket 的 可读 事件
            epoll.register(conn.fileno(), select.EPOLLIN | select.EPOLLET)
        elif events == select.EPOLLIN:
                # 从激活 fd 上接收
            recvData = connections[fd].recv(1024)
            if len(recvData)>0:
                print('recv:%s'%recvData)
            else:
                # 从 epoll 中移除该 连接 fd
                epoll.unregister(fd)
                # server 侧主动关闭该 连接 fd
                connections[fd].close()
                print("%s---offline---"%str(addresses[fd]))

client

# -*- coding: utf-8 -*-
# 2017/11/25 22:55
import socket
client = socket.socket()
client.connect(('127.0.0.1', 9000))
while True:
    cmd = input('>>> ').strip()
    if len(cmd) == 0 : continue
    client.send(cmd.encode('utf-8'))
    data = client.recv(1024)
    print(data.decode())
client.close()

 

版权声明:本文为gregoryli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cnblogs.com/gregoryli/p/7899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