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理解程序逻辑——第二章 变量、数据类型和运算符
1、JAVA数据类型
int: 整型 用于存储整数。32位,4个字节
double:双精度浮点型 用于存储带有小数的数字。64位,8个字节
char: 字符型 用于存储单个字符。16位,2个字节,用单引号‘’
String: 字符串型 用于存储一串字符。用双引号“”
2、变量名的命名规则:(声明、赋值、使用)
①变量必须以字母、下划线“-”或“$”符号开头
②变量可以包括数字,但不可以以数字开头
③除了“-”和“$”符号以外,变量名不能包含任何特殊字符
④不能使用Java语言的关键字
3、运算符
①赋值运算符 “=” 将等号右边表达式的结果赋给等号左边的变量
②算数运算符 “+”加法运算、“-”减法运算、“*”乘法运算、“/”除法运算(取整)、“%”取余运算、“++”自加运算、“–”自减运算、++在后先赋值后加一、++在前先加一后赋值。
③关系运算符 “>” 大于、“<” 小于、“=” 等于、“>=” 大于等于、“<=” 小于等于、“==” 等于、“!=” 不等于
4、数据类型的转换
★自动转换条件:
1)、两种类型要兼容,数值类型(整型和浮点型)相互兼容
2)、目标类型大于源类型,double可以存放int,放大转换
★强制数据类型转换:在变量前加上()
eg:double d = 34.6757;
int b =(int)d; 括号中的类型就是要强制转换的类型
运行的结果为b=34。
5、boolean类型(又称为布尔,所以也称为布尔类型)1个字节
Boolean:用于表示真假,真“ture” 假“false”
==和equals把左边的值与右边的值进行比较
6、Scanner 扫描器:
代码:
Scanner input = new Scanner(System.in);
Int …… = input nextInt();
代码作用:从控制台获取输出的信息
注:………为赋值对象
获取整型变量用nextInt();
获取字符串用next();(调用字符串里的字用:input next() charAt(0); )
使用此功能需要在Java源代码的第一行写上:
import java.util.Scanner;
或者 import java.util.*;
7、基本数据类型:byte:Java中最小的数据类型,8位,1个字节,默认值为0
Short:短整型,16位,2个字节,默认值0
Int:整型,用于存储整数,32位,4字节
Long:长整型,64位,8字节,默认值为OL
String: 字符串型 用于存储一串字符。用双引号“” 默认值null
float:浮点型,32位,4字节,用于存储带小数点的数字(后面的小数点只有6···~7位)默认值为0
double:双精度浮点型 存储带有小数的数字。64位,8个字节,默认值为0
char:字符型,存储单个字符,16位,2字节 ,默认值为空
boolean:布尔类型,8位,1字节,用于判断真假 ,默认值为flase
●Java的八种数据类型分别是:byte、short、int、long、double、float、char、boolean。String是引用数据类型
8、在Java中,byte类型占1个字节,float和double分别为单精度及双精度浮点数,两者都是可以有符号的。short占2个字节。
9、count在每个循环迭代中自增2
10、final修饰的变量表示取值不会改变的常量
11、附加:
1、 Arrays. binarySearch方法进行的是二分查找。从数组中间位置开始.接受两个参数,第一个参数为指定数组,第二个参数为指定元素。在指定数组中从中间开始二分查找指定元素。
2、 str1.equals(str2)是内容对比,因为大小不一样所以是falsesrt1==str2是内存地址对比,因为两个是不同的对象所以是falsestr1==str3是内存地址对比,但是注意!当str1创建的时候已经在字符串常量池中创建了ABC,当str3创建时,会首先去字符串常量池中查看是否存在ABC,如果存在就指定引用该地址,而不是新建一个内存地址,所以str3的地址等于str1
3、复合数据类型包括:类(class),接口(interface),数组(arr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