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构建之法》——感想
一、师生关系讨论了这么这么多年,终归到底是什么?
阅读第一章之后,虽不说感触,但确实让我大开眼界 ,让我一个师范专业的学生,尽然从软件书中找到了我一直再私下苦苦所求的答案。因为我在私下时常想要有一天我站上讲台后,怎幺给学生讲课?我要在教学中扮演怎样的角色?直到读到本书之前没有 满意的答案
邹欣老师给出的答案是健身教练/健身学员
因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学员主动想提高自己的水平,而且愿望够强烈才会购买相应的课程,学员知道这个过程会很累,很辛苦,但他还是会选择付出时间和精力来完成这个过程,而教练呢,只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批评指导
- 选择教练的理由如下:
- 教练是很有经验的 身体力行者;
- 教练有一套训练计划和各种练习方法,健身馆有各种仪器、工具、设备;
- 教练可以随时指出学员的进步和不足,给予具体指导;
- 教练能召集一群有相似基础的队友,这对有些类型的锻炼是很重要的。融入相似类型的环境会有助于整个过程的完成 ,而在这个环境以外的外界诱惑因素太多了。
- 这种关系还符合与之提到:
- nature(自然的)学员主动提出需求(花费金钱、时间、精力)
- critical(有批判精神的)在整个过程中教练给出计划,监督计划执行,批评指导学员的行为
- learning environment(学习的环境)在健身馆这个大的学习环境中,可能教练指导还会一批相似的学员共同进行。
**二、MSF **
MSF全称:Microsoft Solution Framework>微软解决方案框架
是什么呢?就跟它的全称一样,它是微软在1993年,总结了自己在产品研发中团队开发的经验、教训和咨询服务部门的业务经验,推出的软件开发之法。
- MSF的基本原则:
- 推动信息共享与沟通。在整个团队内部,
- 为共同的远景而工作
- 充分授权和信任
- 交付增量的价值
- 各司其职,对项目共同负责
- 保持敏捷、预期和适应变化
- 投资质量
- 学习所有经验
- 与顾客合作
MSF团队模型
每个角色同等重要、重要的决定共同做出、每个角色的目标必须实现
MSF团队过程模型
模型的基本元素是阶段和里程碑
所谓“阶段”,就是在这一时间里团队集中精力做某一类事情,每个阶段的结束都代表了项目的进展和团队工作重心的变化。鼓励队员以新的视角来看待下一阶段的目标,在上一阶段产生的各种交付内容,将成为下一阶段的起始点。
MSF的开发模式
- 敏捷开发模式
- 强调与用户的交流。从以自我为主到以用户为主目标的转变
- 质量——防患于未然 。尽量做到缺陷在设计阶段之前就讨论过,并在代码中已经避免
- 重视在实战条件下的质量。要求我们的项目必须保证的质量是“随时可用”
- 精简过程,直奔主题。
CMMI开发模式
什么是CMMI呢?全称Capac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ed (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
CMMI在所有的流程 上都加了一个”提议“阶段,通过“审核”或者开始决定“开始调查”,处于“提议”阶段的工作项可以改变为“激活”状态。若果调查的结果不是要开始着手工作,那么工作项可以退回到“提议”状态。
三 、这只影响产品竞争无形的手究竟是什么
1、产品行业因素
产业发展的成熟期(产品竞争少,市场空间大、用户容忍度高 )能给产品产生巨大的助力。相反,如果是在一个产业的衰落期进入这个产业,那么就会面临巨大的阻力
2、公司和市场因素
公司的品牌号召力、现有的市场能力等等因素。但从长期来看,产品的质量就是最有效的市场能力,产品经理往往就是市场经理
3、团队执行因素
执行力的有效衡量标准是一个决定需要多少次会议才能达成。执行力的另一个衡量标准是团队能否持续而快速地进行“发布/收集数据/分析改进/再发布”这一流程。
4、产品的价值因素
考虑新的产品或产品的新功能时,团队需要考虑:
我们是否给用户带来了价值,这个价值是独家的还是大众化的,这个产品是否和市场上的相似产品有区分度,能不能进一步发达产品的差异性,能否让用户觉得我们的产品很优秀等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