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学生指导、班级管理;教育教学相关的口诀 - 星空6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学生指导、班级管理;教育教学相关的口诀
学生指导
个体的身心发展概述
发展的一般规律:
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连续不断发展的过程;(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观点:外铄论、内发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等。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个体主观能动性和学校教育。
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协调
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6-12岁儿童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勤奋感;
学前期(3-6岁),获得主动感;
儿童早起(1.5-3岁),获得自主感;
青年期(12-18岁),自我统一感,防止角色混乱,体验忠诚的实现;
皮亚杰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性;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去自我中心性;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修正自己的看法;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等;
皮亚杰把儿童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
自我中心阶段(前道德阶段):
权威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
可逆性阶段(自律道德阶段):规则是可以修改的;
公正阶段(公正道德阶段):公正、平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一切高级心理活动产生的基础是感觉;
小学儿童的学习
班杜拉将强化分为3种形式: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斯金纳:正强化、负强化、正惩罚、负惩罚、消退;(正负强化,提高行为发生的频率;惩罚/消退 是降低行为发生的频率)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提出了学习的3条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内化:将自己所认同的新思想和原有观点、信念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态度体系;
焦虑:心情极度紧张;
移情:
小学德育
柯尔伯格:“到的两难故事法”
说服教育(说理教育法)
小学德育基本途径:品德课和各科教学;
道德意志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在实践品德行为时,能排除各种干扰,坚持到底;
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重点是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
维生素A具有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功能,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与正常视觉有密切联系。缺乏维生素A容易患眼部疾病,如夜盲症、干眼症;
维生素B1参与糖的代谢,保证机体能量的供给,从而保持神经系统、肌肉、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缺乏维生素B1患脚气病;
维生素B2是构成许多辅酶的重要成分,有促进细胞氧化,促进碳水化合物的中间代谢,促进生长发育,保护眼睛和皮肤健康等作用。
缺乏维生素B2易出现嘴角开裂、溃疡、口腔内粘膜发炎,眼睛易疲劳等症状;
维生素C(抗坏血酸),是维持骨骼、牙齿、血管、肌肉正常功能,促进伤口愈合的必需物质,具有解毒作用,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缺乏维生素C易得坏血病;
维生素D能够促进小肠吸收钙和磷,具有抗佝偻病的作用;
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假如小学生被狗咬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处理方式:用肥皂水、高猛酸钾溶液或双氧水等冲洗伤口;在伤口的近心端用绳子扎紧。。。
(马蜂)黄蜂的蜂毒属碱性,如果被黄蜂蜇伤,伤处可涂以米醋;
蜜蜂的蜂毒属酸性,。。。。 ,伤处涂肥皂水;
行为疗法(行为治疗):基于现代行为科学的一种非常通用的心理治疗(辅导)方法,是根据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和心理学实验方法确立的原则,对个体进行反复训练,达到矫正适应不良行为的一类心理治疗;
行为改变的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处罚法,暂时隔离法和自我控制法等;
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松弛训练法、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等;
认知疗法:合理情绪疗法;
心理辅导方法:移情、共情(同感、同理心)、反移情;
多动症也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这是一类以注意障碍为最突出表现、以多动为主要特征的儿童行为问题;
班级管理
班主任与班主任工作
班会活动类型:叙事型、讨论型、表演型、体验型;
班级管理方式: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对抗型;
班级活动与班队活动
班队劳动的类型:生产性劳动、社会公益劳动、自我服务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规定,少先队的入队年龄是6-14周岁;
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的类型:文学艺术活动、游戏活动、学科活动、科技活动;
文学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朗诵、舞蹈、戏剧、创作表演等活动,或成立美术、音乐、摄影等文艺小组)
游戏活动:强调儿童在游戏当中取得的乐趣或知识经验;
学科活动:学校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它是以学习或研讨某一学科的知识或培养某一方面的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科技活动:让学生学习和了解科技知识为目的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的内容:主题活动、科技活动。。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学科活动、阅读活动
群众性活动:如各种报告会、讲座、文艺演出会、竞赛、仪式、运动会和专题教育活动等;(集体)
小组活动:以自愿组合为原则,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具体条件,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经常性活动;(部分群体)
学科活动是以学习和研讨某一学科的知识或培养某一方面的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阅读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某一方面的需要进行的一种自觉的读书活动;
======================口诀===========================
班级突发事件处理原则——【教官有颗梨】; 教育性、客观性、有效性、可接受性、冷处理原则;
班级突发事件处理方法——【苹果总冷】; 公平民主、机智果断、善于总结引导、沉着冷静处理;
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全民多现身】; 教育的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终身化;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两权一目的】; 政治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主导作用的表现——【严规范塑个性,总之要发展】; 学校教育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社会学规范、加速个体发展、发展个性;
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义务要延长,高等要大众,职业要统一,终身要建立】;
参考:https://zhuanlan.zhihu.com/p/104195488?utm_source=wechat_se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