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总结、重新叙述编码规则如下:

(1)先将信息符号中的 1 按照极性交替进行变换,当出现 4 个以上连 0 时,加入破坏节“000V”或“B00V”。
(2)只要相邻两个破坏节之间为奇数个非 0 符号,那么第二个破坏节就为“000V”;只要相邻两个破坏节之间为偶数个非 0 符号,那么第二个破坏节就为“B00V”。
(3)V 永远与它前面的非 0 符号极性一致(不管是 1 还是 B);B 永远与它前面的非 0 符号极性相反。
(4)V 后面的非 0 符号从 V 开始进行极性交替。

HDB3编码规则新的叙述方法,以顺序的编码方式叙述编码过程,
对编码中的约束条件加以阐述,使编码过程清晰明了。
以上关于 HDB3编码规则的叙述,保证了破坏节符号 V 总是与前一非 0 符号同极性,这样在收到的符号中可以很容易的找到破坏节符
号 V,并确定破坏节符号 V 及其前面的 3 个符号必是连 0 符号,从而很容易回复原始信号。

新的叙述方法验证

按照上面叙述的编码方法对表 1 中的代码进行编码。编码过程如下:先将代码中的 1 进行极性交替,即开始 – 1,这时出现 4 连 0 应该加入破坏节,由于刚开始,所以不知前面非 0 个数,所以默认为奇数个,加入破坏节 000- V(规则 1),V 的极性与前面的非 0 符号极性一致(规则3),继续往下出现非 0 符号,开始极性交替,即为 +1(规则 4),继续,又出现 4 连 0,与前面的 4 连 0 中间只有 1 个非 0 符号,所以加入破坏节为 000+V(规则 2),V 的极性与前面非 0 相同(规则 3),继续,出现“11”,进行极性交替,再继续,出现 4 个连 0,需加入破坏节,由于这个破坏节与前面相邻的破坏节之间有 2 个非 0 符号,所以应加入 – B00- V,B 与前面的非 0 符号极性相反,V 与前面的非 0 符号极性相同(规则 3),继续编码,按照极性交替规则。顺序编码过程如表 2 所示,得到编码结果为: – 1000- V+1000+V- 1+1- B00- V+1- 1。

版权声明:本文为Jerry-Wong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Jerry-Wong/articles/6123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