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Linux命令基本格式

命令提示符

[root@localhost ~]#

  • []:这是提示符的分隔符号,没有特殊含义。
  • root:显示的是当前的登录用户,笔者现在使用的是 root 用户登录。
  • @:分隔符号,没有特殊含义。
  • localhost:当前系统的简写主机名(完整主机名是 localhost.localdomain)。
  • ~:代表用户当前所在的目录,此例中用户当前所在的目录是家目录。
  • #:命令提示符,Linux 用这个符号标识登录的用户权限等级。如果是超级用户,提示符就是 #;如果是普通用户,提示符就是 $。

Linux 系统是纯字符界面,用户登录后,要有一个初始登录的位置,这个初始登录位置就称为用户的家,家目录(又称主目录):

  • 超级用户的家目录:/root。
  • 普通用户的家目录:/home/用户名。

命令的基本格式

[root@localhost ~]# 命令[选项][参数]

命令格式中的 [] 代表可选项,也就是有些命令可以不写选项或参数,也能执行。

1) 选项的作用:命令之后不加选项和参数也能执行,不过只能执行默认参数

2) 参数的作用:参数是命令的操作对象,一般文件、目录、用户和进程等可以作为参数被命令操作。

总结一下:命令的选项用于调整命令功能,而命令的参数是这个命令的操作对象。

二、cd:切换目录

Linux 命令按照来源方式,可分为 Shell 内置命令和外部命令。

Shell 内置命令:Shell 自带的命令,这些命令是没有执行文件,如cd。

外部命令:程序员单独开发的,有命令的执行文件。

cd 命令的基本格式如下:

[root@localhost ~]# cd [相对路径或绝对路径]

cd + 特殊符号,表达固定的含义,如表 1 所示:

表 1 cd 命令的特殊符号
特殊符号 作 用
~ 代表当前登录用户的主目录
~用户名 表示切换至指定用户的主目录
代表上次所在目录
. 代表当前目录
.. 代表上级目录

 

它们的用法分别是:

[root@localhost vbird]# cd ~
#表示回到自己的主目录,对于 root 用户,其主目录为 /root
[root@localhost ~]# cd
#没有加上任何路径,也代表回到当前登录用户的主目录
[root@localhost ~]# cd ~vbird
#代表切换到 vbird 这个用户的主目录,亦即 /home/vbird

[root@localhost ~]# cd ..
#表示切换到目前的上一级目录,亦即是 /root 的上一级目录的意思;

需要注意的是,在 Linux 系统中,根目录确实存在 .(当前目录)以及 ..(当前目录的父目录)两个目录,
但由于根目录是最顶级目录,因此根目录的 .. 和 . 的属性和权限完全一致,也就是说,根目录的父目录是自身。 [root@localhost /]# cd - #表示回到刚刚的那个目录

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不难发现,其实在 [root@localhost ~] 中,就已经指明了当前所在的目录,通常刚登陆时会位于自己的主目录中,而 ~ 就表示主目录,因此也就有了通过使用 cd ~ 可以回到自己的主目录。

三、pwd:显示当前路径

当用户执行一条 Linux 命令又没有指定该命令或参数所在的目录时,Linux 系统就会首先在当前目录(目前的工作目录)搜寻这个命令或它的参数。因此,用户在执行命令之前,常常需要确定目前所在的工作目录,即当前目录。

如何确定当前目录呢?可以使用 Linux 系统的 pwd 命令来显示当前目录的绝对路径。

pwd 命令,是 Print Working Directory (打印工作目录)的缩写,功能是显示用户当前所处的工作目录。该命令的基本格式为:

[root@localhost ~]# pwd

注意,在 [demo@localhost ~]# 这一部分中,虽然也显示出当前所在的目录(例如 ~ 表示主目录),但此位置只会列出整个路径中最后的那一个目录,比如:

[root@localhost ~]# cd /var/mail
[root@localhost mail]# pwd
/var/mail

我们知道,不同的目录中,目录名是可以重复的,因此,仅通过 [root@localhost mail] 中的 mail,根本无法判断其所在的具体位置,而使用 pwd 命令,可以输出当前所在目录的完整路径。

四、ls:查看目录下文件

ls 命令,list 的缩写,是最常见的目录操作命令,其主要功能是显示当前目录下的内容。此命令的基本格式为:

[root@localhost ~]# ls [选项] 目录名称

表 1 列出了 ls 命令常用的选项以及各自的功能。
默认只会显示非隐藏文件的名称,并以文件名进行排序,同时会根据文件的具体类型给文件名配色(蓝色显示目录,白色显示一般文件)。

表 1 ls 命令常用选项及功能
选项 功能
-a 显示全部(all)的文件,包括隐藏文件(开头为 . 的文件)也一起罗列出来,这是最常用的选项之一。
-A 显示全部的文件,连同隐藏文件,但不包括 . 与 .. 这两个目录。
-d 仅列出目录本身,而不是列出目录内的文件数据。
-f ls 默认会以文件名排序,使用 -f 选项会直接列出结果,而不进行排序。
-F 在文件或目录名后加上文件类型的指示符号,例如,* 代表可运行文件,/ 代表目录,= 代表 socket 文件,| 代表 FIFO 文件。
-h 以人们易读的方式显示文件或目录大小,如 1KB、234MB、2GB 等
-i 显示 inode 节点信息。
-l 使用长格式列出文件和目录信息,显示的文件大小是字节。
-n 以 UID 和 GID 分别代替文件用户名和群组名显示出来。
-r 将排序结果反向输出,比如,若原本文件名由小到大,反向则为由大到小。
-R 连同子目录内容一起列出来,等於将该目录下的所有文件都显示出来。
-S 以文件容量大小排序,而不是以文件名排序。
-t 以时间排序,而不是以文件名排序。
–color=never
–color=always
–color=auto
never 表示不依据文件特性给予颜色显示。
always 表示显示颜色,ls 默认采用这种方式。
auto 表示让系统自行依据配置来判断是否给予颜色。
–full-time 以完整时间模式 (包含年、月、日、时、分)输出
–time={atime,ctime} 输出 access 时间或改变权限属性时间(ctime),而不是内容变更时间。

注意,Linux 系统中,隐藏文件不是为了把文件藏起来不让其他用户找到,而是为了告诉用户这些文件都是重要的系统文件,如非必要,不要乱动!所以,不论是 Linux 还是 Windows 都可以非常简单地査看隐藏文件,只是在 Windows 中绝大多数的病毒和木马都会把自己变成隐藏文件,给用户带来了错觉,以为隐藏文件是为了不让用户发现。

【例 1】
如果我们想查看某个目录的详细信息,例如:

[root@localhost ~]# ls -l /root/
总用量44
-rw-------.1 root root 1207 1 月 14 18:18 anaconda-ks.cfg
-rw-r-r--.1 root root 24772 1 月 14 18:17 install.log
-rw-r-r--.1 root root 7690 1 月 14 18:17 install.log.syslog

这个命令会显示目录下的内容,而不会显示这个目录本身的详细信息。如果想显示目录本身的信息,就必须加入 "-d" 选项。

[root@localhost ~]# ls -ld /root/
dr-xr-x---.2 root root 4096 1 月 20 12:30 /root/

五、 mkdir:创建目录(文件夹)

mkdir 命令,是 make directories 的缩写,用于创建新目录,此命令所有用户都可以使用。

mkdir 命令的基本格式为:

[root@localhost ~]# mkdir [-mp] 目录名

  • -m 选项用于手动配置所创建目录的权限,而不再使用默认权限。
  • -p 选项递归创建所有目录,以创建 /home/test/demo 为例,在默认情况下,你需要一层一层的创建各个目录,而使用 -p 选项,则系统会自动帮你创建 /home、/home/test 以及 /home/test/demo。
【例 1】建立目录。

[root@localhost ~]#mkdir cangls
[root@localhost ~]#ls
anaconda-ks.cfg cangls install.log install.log.syslog

我们建立一个名为 cangls 的目录,通过 ls 命令可以查看到这个目录已经建立。注意,我们在建立目录的时候使用的是相对路径,所以这个目录被建立到当前目录下。

【例 2】使用 -p 选项递归建立目录。

[root@localhost ~]# mkdir lm/movie/jp/cangls
mkdir:无法创建目录"lm/movie/jp/cangls":没有那个文件或目录
[root@localhost ~]# mkdir -p lm/movie/jp/cangls
[root@localhost ~]# ls
anaconda-ks.cfg cangls install.log install.log.syslog lm
[root@localhost ~]# ls lm/
movie
#这里只查看一级子目录,其实后续的jp目录、cangls目录都已经建立


【例 3】使用 -m 选项自定义目录权限。

[root@localhost ~]# mkdir -m 711 test2
[root@localhost ~]# ls -l
drwxr-xr-x  3 root  root 4096 Jul 18 12:50 test
drwxr-xr-x  3 root  root 4096 Jul 18 12:53 test1
drwx--x--x  2 root  root 4096 Jul 18 12:54 test2

仔细看上面的权限部分,也就是 ls 命令输出的第一列数据(绿色部分),test 和 test1 目录由于不是使用 -m 选项设定访问权限,因此这两个目录采用的是默认权限(这里的默认权限值是 755,后续章节再详细介绍默认权限)。

而在创建 test2 时,使用了 -m 选项,通过设定 711 权限值来给予新的目录 drwx--x--x 的权限,有关权限值的具体含义也放到后续章节介绍。 

六、rmdir:删除空目录

rmdir(remove empty directories 的缩写)命令用于删除空目录,此命令的基本格式为:

[root@localhost ~]# rmdir [-p] 目录名

-p 选项用于递归删除空目录。

【例 1】

[root@localhost ~]#rmdir cangls

就这么简单,命令后面加目录名称即可,但命令执行成功与否,取决于要删除目录是否是空目录,因为 rmdir 命令只能删除空目录。

【例 2】
通过学习 mkdir 命令我们知道,使用 mkdir -p 可以实现递归建立目录,同样地,rmdir 命令可以使用 -p 选项递归删除目录。例如:

[root@localhost ~]# rmdir -p lm/movie/jp/cangls

注意,此方式先删除最低一层地目录(这里先删除 cangls),然后逐层删除上级目录,删除时也需要保证各级目录是空目录。

【例 3】
rmdir 命令的作用十分有限,因为只能刪除空目录,所以一旦目录中有内容,就会报错。例如:

[root@localhost # mkdir test
#建立测试目录
[root@localhost ~]# touch test/boduo
[root@localhost ~]# touch test/longze
#在测试目录中建立两个文件
[root@localhost ~]# rmdir test
rmdir:删除"test"失败:目录非空


这个命令比较"笨",所以并不常用。后续我们会学习 rm 命令,使用此命令不但可以删除目录,还可以删除文件。

七、touch:创建文件及修改文件时间戳

touch 命令可以用来创建文件(当指定操作文件不存在时,该命令会在当前位置建立一个空文件)

更重要的功能是修改文件的时间参数(当文件存在时,会修改此文件的时间参数)。

Linux 系统中,每个文件主要拥有 3 个时间参数(通过 stat 命令进行查看),分别是文件的访问时间、数据修改时间以及状态修改时间:

  • 访问时间(Access Time,简称 atime):只要文件的内容被读取,访问时间就会更新。例如,使用 cat 命令可以查看文件的内容,此时文件的访问时间就会发生改变。
  • 数据修改时间(Modify Time,简称 mtime):当文件的内容数据发生改变,此文件的数据修改时间就会跟着相应改变。
  • 状态修改时间(Change Time,简称 ctime):当文件的状态发生变化,就会相应改变这个时间。比如说,如果文件的权限或者属性发生改变,此时间就会相应改变。


touch 命令的基本格式如下:

[root@localhost ~]# touch [选项] 文件名

选项:

  • -a:只修改文件的访问时间
  • -c:修改文件的时间参数(3 个时间参数都改变),如果文件不存在,则不建立新文件。
  • -d:后面可以跟欲修订的日期,而不用当前的日期,即把文件的 atime 和 mtime 时间改为指定的时间。
  • -m:只修改文件的数据修改时间。
  • -t:命令后面可以跟欲修订的时间,而不用目前的时间,时间书写格式为 YYMMDDhhmm
【例 1】 touch 命令创建文件。

[root@localhost ~]#touch bols
#建立名为 bols 的空文件


【例 2】 在例 1 的基础上修改文件的访问时间。

[root@localhost ~]#ll --time=atime bols
#查看文件的访问时间
-rw-r--r-- 1 root root 0 Sep 25 21:23 bols
#文件上次的访问时间为 9 月 25 号 21:23
[root@localhost ~]#touch bols
[root@localhost ~]#ll --time=atime bols
-rw-r--r-- 1 root root 0 May 15 16:36 bols
#而如果文件已经存在,则也不会报错,只是会修改文件的访问时间。


【例 3】 修改 bols 文件的 atime 和 mtime。

[root@localhost ~]# touch -d "2017-05-04 15:44" bols
[root@localhost ~]# ll bols; ll --time=atime bols; ll --time=ctime bols
-rw-r--r-- 1 root root 0 May 4 2017 bols
-rw-r--r-- 1 root root 0 May 4 2017 bols
-rw-r--r-- 1 root root 0 Sep 25 21:40 bols
#ctime不会变为设定时间,但更新为当前服务器的时间

八、ln命令:建立链接(硬链接和软链接)文件

如果要想说清楚 ln 命令,则必须先解释下 ext 文件系统(Linux 文件系统)是如何工作的。Linux 目前使用的是 ext4 文件系统。

如果用一张示意图来描述 ext4 文件系统,则可以参考图 1。

ext4 文件系统会把分区主要分为两大部分(暂时不提超级块):小部分用于保存文件的 inode (i 节点)信息;剩余的大部分用于保存 block 信息。

inode 的默认大小为 128 Byte,用来记录文件的权限(r、w、x)、文件的所有者和属组、文件的大小、文件的状态改变时间(ctime)、文件的最近一次读取时间(atime)、文件的最近一次修改时间(mtime)、文件的数据真正保存的 block 编号。每个文件需要占用一个 inode。大家如果仔细查看,就会发现 inode 中是不记录文件名的,那是因为文件名记录在文件所在目录的 block 中。

block 的大小可以是 1KB、2KB、4KB,默认为 4KB。block 用于实际的数据存储,如果一个 block 放不下数据,则可以占用多个 block。例如,有一个 10KB 的文件需要存储,则会占用 3 个 block,虽然最后一个 block 不能占满,但也不能再放入其他文件的数据。这 3 个 block 有可能是连续的,也有可能是分散的。

ext4 文件系统示意图
图 1 ext4 文件系统示意图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以下 2 个重要的信息:

  1. 每个文件都独自占用一个 inode,文件内容由 inode 的记录来指向;
  2. 如果想要读取文件内容,就必须借助目录中记录的文件名找到该文件的 inode,才能成功找到文件内容所在的 block 块;

 

了解了 Linux 系统底层文件的存储状态后,接下来学习 ln 命令。

ln 命令用于给文件创建链接,根据 Linux 系统存储文件的特点,链接的方式分为以下 2 种:

  • 软链接:类似于 Windows 系统中给文件创建快捷方式,即产生一个特殊的文件,该文件用来指向另一个文件,此链接方式同样适用于目录。
  • 硬链接:我们知道,文件的基本信息都存储在 inode 中,而硬链接指的就是给一个文件的 inode 分配多个文件名,通过任何一个文件名,都可以找到此文件的 inode,从而读取该文件的数据信息。

ln 命令的基本格式如下:

[root@localhost ~]# ln [选项] 源文件 目标文件

选项:

  • -s:建立软链接文件。如果不加 “-s” 选项,则建立硬链接文件;
  • -f:强制。如果目标文件已经存在,则删除目标文件后再建立链接文件;

 

【例 1】创建硬链接:
[root@localhost ~]# touch cangls
[root@localhost ~]# ln /root/cangls /tmp
#建立硬链接文件,目标文件没有写文件名,会和原名一致
#也就是/tmp/cangls 是硬链接文件

【例 2】创建软链接:
[root@localhost ~]# touch bols
[root@localhost ~]# In -s /root/bols /tmp
#建立软链接文件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软链接文件的源文件必须写成绝对路径,而不能写成相对路径(硬链接没有这样的要求);否则软链接文件会报错。这是初学者非常容易犯的错误。

九、cp:复制文件和目录

cp 命令,主要用来复制文件和目录,同时借助某些选项,还可以实现复制整个目录,以及比对两文件的新旧而予以升级等功能。
cp 命令的基本格式如下:

[root@localhost ~]# cp [选项] 源文件 目标文件

选项:

  • -a:相当于 -d、-p、-r 选项的集合,这几个选项我们一一介绍;
  • -d:如果源文件为软链接(对硬链接无效),则复制出的目标文件也为软链接;
  • -i:询问,如果目标文件已经存在,则会询问是否覆盖;
  • -l:把目标文件建立为源文件的链接文件,而不是复制源文件;
  • -s:把目标文件建立为源文件的链接文件,而不是复制源文件;
  • -p:复制后目标文件保留源文件的属性(包括所有者、所属组、权限和时间);
  • -r:递归复制,用于复制目录
  • -u:若目标文件比源文件有差异,则使用该选项可以更新目标文件,此选项可用于对文件的升级和备用。

 

需要注意的是,源文件可以有多个,但这种情况下,目标文件必须是目录才可以。

这里的软链接,类似于 Windows 系统中的快捷方式,而硬链接则是透过文件系统的 inode 号产生一个新的文件名。无论是复制软链接还是硬链接,都不是复制源文件。有关软链接和硬链接更详细的介绍,可阅读《Linux ln命令》一节。

 

【例 1】cp 命令基本用法
cp 命令既可以复制文件,也可以复制目录。我们先来看看如何复制文件,例如:

[root@localhost ~]# touch cangls
#建立源文件
[root@localhost ~]# cp cangls /tmp/
#把源文件不改名复制到 /tmp/ 目录下

如果需要改名复制,则命令如下:

[root@localhost ~]# cp cangls /tmp/bols
#改名复制

如果复制的目标位置已经存在同名的文件,则会提示是否覆盖,因为 cp 命令默认执行的是“cp -i”的别名,例如:

[root@localhost ~]# cp cangls /tmp/
cp:是否覆盖"/tmp/cangls"?y
#目标位置有同名文件,所以会提示是否覆盖

接下来我们看看如何复制目录,其实复制目录只需使用“-r”选项即可,例如:

[root@localhost ~]# mkdir movie
#建立测试目录
[root@localhost ~]# cp -r /root/movie/ /tmp/
#目录原名复制


【例 2】复制软链接文件
如果源文件不是一个普通文件,而是一个软链接文件,那么是否可以复制软链接的属性呢?我们试试:

[root@localhost ~]# ln -s /root/cangls /tmp/cangls_slink
#建立一个测试软链接文件/tmp/cangls_slink
[root@localhost ~]# ll /tmp/cangls_slink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2 6 月 14 05:53 /tmp/cangls_slink -> /root/cangls
#源文件本身就是一个软链接文件
[root@localhost ~]# cp /tmp/cangls_slink /tmp/cangls_t1
#复制软链接文件,但是不加"-d"选项
[root@localhost ~]# cp -d /tmp/cangls_slink /tmp/cangls_t2
#复制软链接文件,加入"-d"选项
[root@localhost ~]# ll /tmp/cangls_t1 /tmp/cangls_t2
-rw-r--r-- 1 root root 0 6月 14 05:56 /tmp/cangls_t1
#会发现不加"-d"选项,实际复制的是软链接的源文件,而不是软链接文件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2 6 月 14 05:56/tmp/ cangls_t2-> /root/cangls
#而如果加入了"-d"选项,则会复制软链接文件

这个例子说明,如果在复制软链接文件时不使用 "-d" 选项,则 cp 命令复制的是源文件,而不是软链接文件;只有加入了 "-d" 选项,才会复制软链接文件。请大家注意,"-d" 选项对硬链接是无效的。

【例 3】保留源文件属性复制
我们发现,在执行复制命令后,目标文件的时间会变成复制命令的执行时间,而不是源文件的时间。例如:

[root@localhost ~]# cp /var/lib/mlocate/mlocate.db /tmp/
[root@localhost ~]# ll /var/lib/mlocate/mlocate.db
-rw-r-----1 root slocate2328027 6月 14 02:08/var/lib/mlocate/mlocate.db
#注意源文件的时间和所属组
[root@localhost ~]#ll /tmp/mlocate.db
-rw-r----- 1 root root2328027 6 月 14 06:05/tmp/mlocate.db
#由于复制命令由root用户执行,所以目标文件的所属组为了root,而且时间也变成了复制命令的执行时间

而当我们执行备份、曰志备份的时候,这些文件的时间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参数,这就需执行 "-p" 选项了。这个选项会保留源文件的属性,包括所有者、所属组和时间。例如:

[root@localhost ~]# cp -p /var/lib/mlocate/mlocate.db /tmp/mlocate.db_2
#使用"-p"选项
[root@localhost ~]# ll /var/lib/mlocate/mlocate.db /tmp/mlocate.db_2
-rw-r----- root slocate 2328027 6月 14 02:08 /tmp/mlocate.db_2
-rw-r----- root slocate 2328027 6月 14 02:08 /var/lib/mlocate/mlocate.db
#源文件和目标文件的所有属性都一致,包括时间

我们之前讲过,"-a" 选项相当于 "-d、-p、-r" 选项,这几个选项我们已经分别讲过了。所以,当我们使用 "-a" 选项时,目标文件和源文件的所有属性都一致,包括源文件的所有者,所属组、时间和软链接性。使用 "-a" 选项来取代 "-d、-p、-r" 选项更加方便。

【例 4】 "-l" 和 "-s" 选项
我们如果使用 "-l" 选项,则目标文件会被建立为源文件的硬链接;而如果使用了 "-s" 选项,则目标文件会被建立为源文件的软链接。

这两个选项和 "-d" 选项是不同的,"d" 选项要求源文件必须是软链接,目标文件才会复制为软链接;而 "-l" 和 "-s" 选项的源文件只需是普通文件,目标文件就可以直接复制为硬链接和软链接。例如:

[root@localhost ~]# touch bols
#建立测试文件
[root@localhost ~]# ll -i bols
262154-rw-r--r-- 1 root root 0 6月 14 06:26 bols
#源文件只是一个普通文件,而不是软链接文件
[root@localhost ~]# cp -l /root/bols /tmp/bols_h
[root@localhost ~]# cp -s /root/bols /tmp/bols_s
#使用"-l" 和"-s"选项复制
[root@localhost ~]# ll -i /tmp/bols_h /tmp/bols_s
262154-rw-r--r-- 2root root 0 6 月 14 06:26/tmp/bols_h
#目标文件 /tmp/bols_h 为源文件的硬链接文件
932113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0 6 月 14 06:27/tmp/bols_s -> /root/bols
#目标文件 /tmp/bols_s 为源文件的软链接文件

十、rm命令:删除文件或目录

当 Linux 系统使用很长时间之后,可能会有一些已经没用的文件(即垃圾),这些文件不但会消耗宝贵的硬盘资源,还是降低系统的运行效率,因此需要及时地清理。
rm 是强大的删除命令,它可以永久性地删除文件系统中指定的文件或目录。在使用 rm 命令删除文件或目录时,系统不会产生任何提示信息。此命令的基本格式为:

[root@localhost ~]# rm[选项] 文件或目录

选项:

  • -f:强制删除(force),和 -i 选项相反,使用 -f,系统将不再询问,而是直接删除目标文件或目录。
  • -i:和 -f 正好相反,在删除文件或目录之前,系统会给出提示信息,使用 -i 可以有效防止不小心删除有用的文件或目录。
  • -r:递归删除,主要用于删除目录,可删除指定目录及包含的所有内容,包括所有的子目录和文件。

注意,rm 命令是一个具有破坏性的命令,因为 rm 命令会永久性地删除文件或目录,这就意味着,如果没有对文件或目录进行备份,一旦使用 rm 命令将其删除,将无法恢复,因此,尤其在使用 rm 命令删除目录时,要慎之又慎。

【例 1】基本用法。
rm 命令如果任何选项都不加,则默认执行的是"rm -i 文件名",也就是在删除一个文件之前会先询问是否删除。例如:

[root@localhost ~]# touch cangls
[root@localhost ~]# rm cangls
rm:是否删除普通空文件"cangls"?y
#删除前会询问是否删除


【例 2】 删除目录。
如果需要删除目录,则需要使用"-r"选项。例如:

[root@localhost ~]# mkdir -p /test/lm/movie/jp
#递归建立测试目录
[root@localhost ~]# rm /test
rm:无法删除"/test/": 是一个目录
#如果不加"-r"选项,则会报错
[root@localhost ~]# rm -r /test
rm:是否进入目录"/test"?y
rm:是否进入目录"/test/lm/movie"?y
rm:是否删除目录"/test/lm/movie/jp"?y
rm:是否删除目录"/test/lm/movie"?y
rm:是否删除目录"/test/lm"?y
rm:是否删除目录"/test"?y
#会分别询问是否进入子目录、是否删除子目录

大家会发现,如果每级目录和每个文件都需要确认,那么在实际使用中简直是灾难!

【例 3】强制删除。
如果要删除的目录中有 1 万个子目录或子文件,那么普通的 rm 删除最少需要确认 1 万次。所以,在真正删除文件的时候,我们会选择强制删除。例如:

[root@localhost ~]# mkdir -p /test/lm/movie/jp
#重新建立测试目录
[root@localhost ~]# rm -rf /test
#强制删除,一了百了

虽然 “-rf” 选项是用来删除目录的,但是删除文件也不会报错。所以,为了使用方便,一般不论是删除文件还是删除目录,都会直接使用 “-rf” 选项。

十一、mv命令:移动文件或改名

mv 命令(move 的缩写),既可以在不同的目录之间移动文件或目录,也可以对文件和目录进行重命名。该命令的基本格式如下:

[root@localhost ~]# mv 【选项】 源文件 目标文件

选项:

  • -f:强制覆盖,如果目标文件已经存在,则不询问,直接强制覆盖;
  • -i:交互移动,如果目标文件已经存在,则询问用户是否覆盖(默认选项);
  • -n:如果目标文件已经存在,则不会覆盖移动,而且不询问用户;
  • -v:显示文件或目录的移动过程;
  • -u:若目标文件已经存在,但两者相比,源文件更新,则会对目标文件进行升级;

需要注意的是,同 rm 命令类似,mv 命令也是一个具有破坏性的命令,如果使用不当,很可能给系统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例 1】移动文件或目录。

[root@localhost ~]# mv cangls /tmp
#移动之后,源文件会被删除,类似剪切
[root@localhost ~]# mkdir movie
[root@localhost ~]# mv movie/ /tmp
#也可以移动目录。和 rm、cp 不同的是,mv 移动目录不需要加入 "-r" 选项

如果移动的目标位置已经存在同名的文件,则同样会提示是否覆盖,因为 mv 命令默认执行的也是 "mv -i" 的别名,例如:

[root@localhost ~]# touch cangls
#重新建立文件
[root@localhost ~]# mv cangls /tmp
mv:县否覆盖"tmp/cangls"?y
#由于 /tmp 目录下已经存在 cangls 文件,所以会提示是否覆盖,需要手工输入 y 覆盖移动


【例 2】强制移动。
之前说过,如果目标目录下已经存在同名文件,则会提示是否覆盖,需要手工确认。这时如果移动的同名文件较多,则需要一个一个文件进行确认,很不方便。

如果我们确认需要覆盖已经存在的同名文件,则可以使用 "-f" 选项进行强制移动,这就不再需要用户手工确认了。例如:

[root@localhost ~]# touch cangls
#重新建立文件
[root@localhost ~]# mv -f cangls /tmp
#就算 /tmp/ 目录下已经存在同名的文件,由于"-f"选项的作用,所以会强制覆盖


【例 3】不覆盖移动。
既然可以强制覆盖移动,那也有可能需要不覆盖的移动。如果需要移动几百个同名文件,但是不想覆盖,这时就需要 "-n" 选项的帮助了。例如:

[root@localhost ~]# ls /tmp
/tmp/bols /tmp/cangls
#在/tmp/目录下已经存在bols、cangls文件了
[root@localhost ~]# mv -vn bols cangls lmls /tmp/、
"lmls"->"/tmp/lmls"
#再向 /tmp/ 目录中移动同名文件,如果使用了 "-n" 选项,则可以看到只移动了 lmls,而同名的 bols 和 cangls 并没有移动("-v" 选项用于显示移动过程)


【例 4】改名。
如果源文件和目标文件在同一目录中,那就是改名。例如:

[root@localhost ~]# mv bols lmls
#把 bols 改名为 lmls

目录也可以按照同样的方法改名。

【例 5】显示移动过程。
如果我们想要知道在移动过程中到底有哪些文件进行了移动,则可以使用 "-v" 选项来查看详细的移动信息。例如:

[root@localhost ~]# touch test1.txt test2.txt test3.txt
#建立三个测试文件
[root@localhost ~]# mv -v *.txt /tmp
"test1.txt" -> "/tmp/test1.txt"
"test2.txt" -> "/tmp/test2.txt"
"test3.txt" -> "/tmp/test3.txt"
#加入"-v"选项,可以看到有哪些文件进行了移动

十二、命令补全功能

文件名或者目录名是执行 linux 命令中最常见的参数,例如前面介绍的 cd、mkdir、cp 等命令,都涉及到了文件名。

然而对初学者来说,输入完整的文件名感觉很麻烦,尤其面临文件名(目录名)特别长的时候。

考虑到这种情况,shell(Bash)提供了一种称为“命令行自动补全”的功能,即在输入文件名的时候,只需要输入该文件名的前几个字符,然后按 Tab 键,Shell 就可以自动将文件名补全。

举个例子,在 /etc 目录下,执行如下命令:

[root@localhost ~]# cd /etc
[root@localhost etc]# cd fs <-- 按一次 Tab 键

当按下 Tab 键时,你会发现 Shell 自动将 “fs” 补全成了 “fstab”,这是因为当前 /etc 目录中只有 fstab 是以 “fs” 开头,因此 Shell 可以确定这里想要输入的文件名称为 fstab。

 

那么,如果当前目录中含有多个以指定字符(或字符串)开头的目录或文件,Shell 还可以成功辨认吗?答案是否定的,但它会以列表的形式给出所有以指定字符或字符串开头的文件或目录,供用户选择。

例如,还是在 /etc 目录下,执行如下命令:

[root@localhost etc]# cd b <-- 连续按两次 Tab 键
bash_completion.d/      blkid/          bonobo-activation/
bashrc                  bluetooth

可以看到,当按一次 Tab 键时,Shell 没有任何反映,原因就是当前目录下以 “b” 为开头的文件或目录有多个(2 个以上),仅凭一个字符 “b” 无法精准判断出具体指的是哪个文件。而当再一次按下 Tab 键时,Shell 会列表的形式显示给用户当前目录下所有以 “b” 开头的文件或目录。

 

事实上,Shell 提供的命令行补全功能不仅适用于补全文件名,也同样适用于所有 Linux 命令。举个例子,当输入 ca 并连续按下 2 次 Tab 键时,Shell 会罗列出所有以 “ca” 开头的 Linux 命令,如下所示:

[root@localhost etc]# ca <--连续按两次 Tab 键
cacertdir_rehash    cache_restore       capsh       catchsegv
cache_check         cal                 captoinfo
cache_dump          caller              case
cache_repair        canberra-gtk-play   cat

  

另外,Shell 还有一套被称作通配符的转用符号(如表 1 所示),这些通配符可以搜索并匹配文件名的一部分,从而大大简化了文件名的输入。

符号 作用
* 匹配任意数量的字符。
? 匹配任意一个字符
[] 匹配括号内任意一个字符,甚至 [] 中还可以包含用 -(短横线)连接的字符或数字,表示一定范围内的字符或数字。

 

操作:

为了学习这些通配符的用法,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空目录(如 test),并在该目录中创建一些文件(供测试用),执行命令如下:

[root@localhost etc]# makdir test
[root@localhost etc]# cd test
[root@localhost test]# touch apple banana grape grapefruit watermelon
[root@localhost test]# ls
apple banana grape grapefruit watermelon

在此基础上,继续执行如下命令:

[root@localhost test]# ls a* <--匹配所有以 a 字符开头的文件名
apple
[root@localhost test]# ls g*t <--匹配所有以 g 字符开头,以 t 字符结尾的文件名
grapefruit
[root@localhost test]# ls *e* <--匹配所有包含 e 字符的文件名
apple grape grapefruit watermelon
[root@localhost test]# ls *n* <--匹配所有包含 n 字符的文件名
banana watermelon

结合以上实例,因为 * 可以匹配任何数量的字符,因此可以一一实现实例中标注的功能。

[root@localhost test]# ls [a-g]*
apple banana grape grapefruit

  

接下来,列举一下使用 ? 匹配文件名的示例:

[root@localhost test]# ls ????e
apple grape
[root@localhost test]# ls g???e*
grape grapefruit

因为 1 个 ? 只能匹配 1 个任意字符,因此该示例中第一个例子表示的是匹配任意包含 5 个字符但以 e 结尾的文件(apple 和 grape)

第二例子表示匹配任何以 g 开头且第 5 个字符为 e 的文件(grape 和 grapefruit)。

 

最后,列举一些使用括号 [] 匹配文件名的示例:

[root@localhost test]# ls [abw]*
apple banana watermelon
[root@localhost test]# ls [agw]*[ne]
apple grape watermelon

此示例中,第一个例子表示匹配任何以 a、b 或 w 开头的文件;第二个例子中表示匹配任何以 a、g、w 开头,以 n 或 e 结尾的文件名。

不仅如此,[] 中还可以通过 -(短横线)表示一定范围内的任意字符(或数字),例如:

[root@localhost test]# ls [a-g]*
apple banana grape grapefruit

其中,[a-g]* 表示匹配以字母 a 到 g 之间任何一个字母开头的文件名。

来源:Linux (biancheng.net)

版权声明:本文为不如一叶障目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chacaxx/p/16916223.html